517论坛(旅游生活休闲)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4993|回复: 0

拍一次脑袋改一回地名

[复制链接]

8

主题

9

帖子

154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Rank: 2

积分
154
注册时间
2016-4-25
发表于 2016-6-18 15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小贴士:发图文帖,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,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!
517微信小程序
几年前,朋友王小山路过开封,兴奋地给我发短信:“你知道我正路过哪里吗?陈留收费站!你们河南太有文化了。”他当然不是为一座收费站开心,而是这位三国迷踏入了曹操起兵之地,也是汉献帝即位前封王的地方,顿有时空穿越之喜。
中国的历史文明非常悠久,留下太多典籍和故事,而地名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。我小时候家住濮阳,这已然是个古老地名,战国时期就有的名字。濮阳城外有座小村庄叫戚城,村里孩子有时会和城里孩子打架,二十年后我才知道,戚城这个名字,春秋时期是卫国的重要城邑,是孔夫子带弟子住过的地方。一座小小的村庄,竟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其名字仍沿用至今。这不是文化是什么?
十年砍柴曾到濮阳游历,这位历史学者对我掉书袋,什么郑卫之风、桑间濮上、城濮之战、澶渊之盟、八都牌坊,都娓娓道来,甚至连郑板桥当过县令的范县、孙二娘开过店的十字坡、因柳下惠得名的柳屯、出过户部尚书的户部寨等小地名,都能讲出个来龙去脉,让我对家乡陡生几分骄傲。这些动辄千百年历史的地名,并非只是地名那么简单,其中蕴含着一个国家的传统基因和文化密码,使它不因朝代和政权的变迁而割裂,这也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,几千年文明能够延续的原因之一。
所以,当有专家提出慎重改名、地名要记得住乡愁,我深有同感。保持地名的延续性,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做法,当然随着朝代变迁,地名时常会发生变化,有时规模还很大,但那要么发生在历史的早期,要么改名归于失败,流传至今的,自身已带有约定俗成的文化属性,很难想象再去更改一遍了。
小贴士:看帖回帖,那是一种美德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我们|517旅游网 ( 川B2-20080114 )

GMT+8, 2024-5-11 13:56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